邢正博士在《Acta Biomaterialia》发表纳米复合微针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25-05-20 访问次数: 10
近期,常州大学王建浩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夏江教授团队合作,在生物材料领域国际期刊《Acta Biomaterialia》(中科院一区Top)发表了题为“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 Recombinant Collagen XVII-Based Composite Microneed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ndrogenetic Alopecia”的研究论文。药学系青年教师邢正和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笑笑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建浩教授与夏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常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雄激素性脱发(AGA)是全球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其核心问题在于毛囊微环境失调导致毛囊萎缩。生长因子疗法虽能刺激毛囊再生,但经皮递送效率低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瓶颈。XVII型胶原蛋白(COL17)被证实可调控毛囊干细胞的衰老过程,但其天然来源稀缺,重组技术(rhCOL17)为其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研究团队设计了微环境响应性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纳米复合微针系统(MRrhCOL17 MNs),通过三重创新实现高效治疗:
(1)智能递送载体: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负载于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MPDAs),利用rhCOL17构建可降解微针骨架,通过微针穿透皮肤屏障,实现IGF-1的持续释放。
(2)病理环境响应释放:通过化学修饰使rhCOL17具备对AGA微环境(高活性氧ROS)的敏感性,触发IGF-1和rhCOL17的可控释放,精准作用于病变毛囊。
(3)光热协同效应:MPDAs的近红外光热特性在温和温度(40~42℃)下激活VEGF/VEGFR和Src/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毛囊周围血管新生和细胞增殖,促进毛发再生。
图1 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纳米复合微针的设计、制备与表征
在AGA小鼠模型中,该微针系统表现出显著疗效。与临床药物米诺地尔相比,其毛发覆盖率提升至83%(米诺地尔组为40%),毛发密度和直径分别提升5.8倍和1.6倍。机制研究表明,该系统通过增强血管内皮标志物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和激活毛囊干细胞增殖,重构了健康的毛囊微环境。此外,生物相容性实验证实,微针材料在体内无免疫排斥反应,长期安全性良好。
图2 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纳米复合微针改善雄激素脱发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这项研究将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与微环境响应型纳米递送技术结合,为AGA提供了无创、精准、多机制协同的治疗新范式,为难治性脱发患者带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E0203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750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4M760294)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5.05.039